“煤老板”也缺钱 银行紧盯煤企“排雷”
而PTA是生产聚酯树脂、纤维、薄膜等产品的主要原料
地方各级国土资源主管部门应当依据矿产资源总体规划和本办法的有关规定编制同级矿产资源专项规划。发现存在重大问题的,应当退回原编制机关修改、补充和完善。
第四十四条 违反矿产资源规划颁发勘查许可证、采矿许可证的,颁发勘查许可证、采矿许可证的国土资源主管部门或者上级国土资源主管部门应当及时予以纠正,并追究有关人员的责任。第十六条 承担矿产资源规划编制工作的单位,应当符合下列条件:(一)具有法人资格。地方各级国土资源主管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的矿产资源规划管理和监督工作。(二)主要工作任务和时间安排。第三十五条 各级国土资源主管部门应当严格按照矿产资源规划审查本级财政出资安排的地质勘查、矿产资源开发利用和保护、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恢复、矿区土地复垦等项目,不符合矿产资源规划确定的重点方向、重点区域和重大工程范围的,不得批准立项。
(三)开展矿产资源形势分析、潜力评价和可供性分析,研究资源战略和宏观调控政策,对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等重大问题和重点项目进行专题研究论证。第二十九条 国土资源部或者省级国土资源主管部门应当依据本办法的有关规定对矿产资源规划进行审查,并组织专家进行论证。这一合作对双方而言,无疑是互利共赢的:一方面,强劲增长的经济将促使中国继续加强对进口能源的依赖。
根据两国已达成的协议,俄在未来20年内对华年输电量要达到600亿千瓦时。创新合作方式求突破中俄能源合作一路走来并非没有曲折,对于合作中的分歧,中俄在尝试不断创新合作方式,以此平衡双方利益差异,绕开合作中的礁石,取得了积极效果,这也成为了中俄能源合作中的一个新亮点。2011年1月1日,中俄原油管道正式投入运营,而中俄双方围绕合同准确性和应付油款的争议也随之而起。虽然中国2011年的煤炭进口量高达1.82亿吨,但俄罗斯所占份额较小,俄去年对华煤炭出口仅为1050万吨。
中俄两国于2009年6月签署了《关于天然气领域合作的谅解备忘录》,计划修建东、西两条通往中国的天然气管道,总输气量为每年680亿立方米,准备从2011年开始向中国供应天然气。在气价问题上,俄方希望以不低于对欧天然气出口价格对华出口,双方报价存在每千立方米约100美元的差距。
为了推进俄罗斯东西伯利亚和远东地区油气资源开发,俄罗斯已经制定出台了《2030年前俄罗斯能源战略》,提出要着力实现俄能源出口市场多元化,即到2030年将亚太地区在俄罗斯能源出口结构中所占比重提升至26%~27%。其次,随着当前能源安全问题日益突出,无论是能源出口国还是能源消费国都在积极实行多元化政策,中俄两国互为最大的邻国,政治上高度互信,俄罗斯不可能放弃中国这个容量巨大、可靠稳定的能源市场。2009年,中俄双方签署了石油换贷款协定。除了展开上游开采方面的合作,中俄通过天津东方石化项目也在油气产品深加工、拓展下游销售等方面进行初步合作与有益尝试。
而俄罗斯也加快了与外国石油公司合作步伐,加速俄大陆架油气开采。目前外资已经开始在中国页岩气市场上悄然布局,荷兰皇家壳牌、英国BP和美国雪佛龙已分别与中国公司签署合作或者合资协议,将在中国进行页岩气勘探或开发。第四,中俄两国业已建立了政府能源部门和能源企业之间良好的对话机制。由于两国在天然气价格机制方面短期内难以达成一致,中俄天然气合作没有取得实质性进展也在意料之中。
俄罗斯能源战略东进长期以来,欧洲市场一直是俄罗斯能源出口的主要方向,但随着俄欧之间能源摩擦不断,欧洲能源自立呼声高涨,欧洲显然不能成为俄罗斯能源战略中的唯一重心。目前,中俄还正在就进一步扩大输油量,加强两国石油合作密切磋商。
2011年3月,俄罗斯石油公司发言人指出,俄中石油换贷款协议在具体实施中,中方因质疑此前已签署合同的准确性,当年1月份单方面少支付俄方3840万美元的油款。随着国际市场油气价格不断飙升,这一问题也日益突出。
为切实推动这种合作方式的开展,俄认为两国应联手组建合资公司,积极参与两国各自境内相关能源项目的开发和建设,使两国能源合作从原材料进出口提升至共同生产高附加值的能源产品。之所以产生俄方所说的欠款金额,第一是供油价格的标准不统一,第二就是运费的问题。为贯彻实施该战略,俄罗斯还陆续制定出台了一系列发展规划与此配套,如《2025年前远东和贝加尔地区社会经济发展战略》、《2030年前东西伯利亚和远东地区能源综合体发展战略》、《东西伯利亚和远东地区石油加工设施发展规划》等。合作前景广阔对于中俄未来能源合作的前景,两国应满怀信心:首先,俄罗斯油气资源丰富,是世界上最大的能源出口国,中国经济增长迅速已是世界上最大的能源消费国之一。在天然气合作方面,规划中的中俄西线天然气管道年输气量可达300亿立方米,东线天然气管道可达380亿立方米,俄罗斯在符拉迪沃斯托克新建的年产量达1000万吨的液化天然气厂也面向中国市场。据了解,供给东方石化的俄罗斯原油价格未定成为阻碍炼厂开工的主要原因,中方希望俄方还是按照此前确定的供油价格或签订长协价为东方石化供油,但俄方则坚持跟随国际原油价格定价。
俄罗斯加强对亚太地区能源市场的重视,实施能源东进,实现能源出口东西平衡成为了必然选择。亚太地区在当前低迷的世界经济中一枝独秀,更是汇聚了中国、日本、东南亚国家等重要能源消费国。
自2007年11月双方签约迄今,中俄天津东方石化炼油、乙烯项目仍未有开工迹象。2007年11月底,中俄东方石化(天津)有限公司在天津注册成立,该公司将建设运营位于天津的1000万吨大炼油、百万吨乙烯项目,项目总投资将高达40亿美元。
在2009年,贷款换石油这一中国对外能源合作新模式在中俄能源合作中得到了成功运用,有力推动了中俄石油管道项目的落实。第三、中俄能源合作不只限于油气,在电力、核能与煤炭等领域潜力巨大,都可以成为中俄能源合作未来新的增长点和推动力。
为了双方的共同利益,两国可以最大限度地利用好中俄能源合作机制,将中俄能源合作培养成为中俄两国长期战略协作伙伴关系的主要支柱之一。俄加强能源基础设施建设,形成油气化工产业链,释放面向亚太地区的能源出口潜力,对推动中俄能源合作所产生的积极影响将不断显露,两国能源合作的机遇在增加、合作潜能将进一步被发掘。中俄互为重要的战略协作伙伴,两国没有理由不在油气资源上游开发方面进行合作。近期,俄罗斯能源部长诺瓦克接受记者采访时总结了当前中俄能源合作具体成果:首先在油气合作领域,中俄石油管道工程已经竣工,俄罗斯在2011年通过该管道对华出口原油1500万吨。
[page]能源价格问题是道坎中俄两国政府对发展深化双方能源合作已经做出了政治决策,但是在具体实施过程中也遇到了一些分歧,许多技术性问题得到了逐步解决,但关于能源价格问题一直是双方合作的瓶颈,许多重大战略合作项目最难以逾越的也就是这道坎。2012年4月,李克强副总理访问俄罗斯时,曾对中俄天然气项目提出了新思路,即俄方参股中国天然气管道建设,中方参与俄上游天然气开发,以此破解天然气价格的难题。
俄罗斯是世界上能源资源最丰富的国家,中国则是全球最为重要的能源消费市场之一,中俄能源合作具有很强的互补性、战略性和长期性,一直是两国经贸合作的重要领域,也是中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的重要支撑。此外,中俄签署了天津合资炼油项目协议,两国能源企业在伊尔库茨克州和乌德穆尔特共和国两个油气区块开展的勘探工作也正在运行中。
为此,该战略所提出的5项关于俄能源部门发展的战略性倡议中,有4项与俄东部能源产业的长远发展问题相关,其中包括在东部地区建设油气综合体、实现能源运输路线多元化、逐步开发北极东部大陆架并开辟北方新航道、加速发展非燃料型能源等。当前,中俄油气合作已经形成上下游、管道、贸易一体化的基本格局,未来将不断深化上下游领域合作。
因此,与亚太国家和地区,特别是市场广阔的中国发展能源合作是俄罗斯的必然选择。今年,俄罗斯借助APEC峰会的平台,加大远东开发力度,加快融入亚太的速度,这是否意味着将进一步催升中俄能源合作的温度呢?中俄能源合作成果丰硕近年来,中俄能源合作进展顺利,重大石油、核电项目正常运行,有力地促进了两国经贸关系进一步向前发展。中俄能源合作是两国务实合作中最优先和增长最快的领域之一中核建此次发行规模明显低于业界预期的30亿股。
根据中核建首次公开发行A股股票环境保护核查技术报告显示,公司本次拟公开发行不超过52500万股人民币普通股(A 股)股票,并在上海证券交易所上市。此前在6月份,中核已经通过了国家环保部的上市核查,但是此后一直没有新的进展。
此前,由于受到日本福岛核危机影响,国内核电建设被叫停,相关公司的上市计划也被迫暂停。中核建于2012年3月6日开始上市申请尽职调查,并提出目标将于今年确保完成上市核准所要求的各项规定工作,预计年底前可获得证监会的审核通过,确保股份公司发行股票并挂牌交易。
不过,报告没有透露预定的每股发行价,而在募集资金用途中,中核建列出18亿元将用于核电工程建造筹建、施工设备购买等多个项目。中核建、中核正在争夺国内核电建设重启的上市第一股。